博鱼体育新闻中心 /News
博鱼体育官网百家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中国际理解教育校本特色课程的构建
博鱼体育官网百家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中国际理解教育校本特色课程的构建1946 年,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届大会上被首次提出,并在 1996 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明确指出:“国际理解教育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种族、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与相互宽容;加强相互合作,以便共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他人,将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国际理解也被纳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更是要求学生“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作为一所高中学校,我们不断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我们认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背景下,中国国际理解教育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使命,“聚力国际理解教育,培育中华时代新人”就是我们找到的答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所在的松江区有着“上海之根”的称号,学校校址正位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曾是明清两代松江府最大的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历史底蕴深厚。当前,松江正以“科创、人文、生态”为目标,全力建设 G60 科创走廊成为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示范走廊,该项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党的嘱托、国家战略、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家乡的建设离不开年轻的新一代,提高办学质量、助力家乡建设,成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认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把对家乡的情感投入到国家战略和全球方案中去外显。
为全面推进国际理解教育,配合高招改革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校受中华传统教育体制——“书院教育”的启发,在 2015年成立了哥白尼书院、雨果书院,分别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两个领域的研究性学习,并开展“新书院”形态下的科创教育实践,这种中外融合,少行政化,以导师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学生社群组织形态深受师生欢迎。其中书院信箱、课题招募平台、成果验收机制、小院士推选、学长带新等举措,有效推动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成效显著。
例如:在对语文、和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对每单元进行单元主题活动设计,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各国、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等。如“一班一国国别文化探究”“我的松江我的家——上海之根文化探究”,学生参与率达 100%,通过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组织途径,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理解他国文化,认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与全球共同存在的问题,逐步形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年均产生80 篇学习成果。学生的大量研究型成果集在世界级、国家级和市区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校的模拟联合国大赛覆盖几乎 100% 的学生,2019 年,雷致越同学参加上海市第一届模拟联合国大赛,获最佳代表奖,录取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同时,学生尝试国际理解教育的文化创新,数十个校园微电影获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微电影评比、市青少年校园电视创作、“未来杯”微电影大赛的等第奖。
学校把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与育人目标融合进课程规划中,结合“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以“根植民族情怀,深耕文化理解”作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将按高一到高三年级三个阶梯,从知识、能力、态度三个维度的目标达成,有序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一是依托国家课程,学科拓展创新。学校多年的特色创建工作使全体教师对创建国际理解教育达成了集体认同,学校引导教师形成学科合力,在必修课中注重家乡文化、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有机渗透,使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例如:语文学科可以结合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除重视宣传中国优秀科学家事迹外,还介绍国外的科学思想、归纳演绎的思维方式等;学科安排学生讨论世界哲学、国际法律等问题,以增加学生的国际知识,培养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历史学科让学生讨论不同文 明的起源路径,重视促进各国人民间的深入接触和理解;地理学科让学生考察空间、环境的变化,说明民族的多样性,培养宽容的多元文化价值观;艺体类学科通过让学生认识世界不同地区的艺体项目,使他们学会尊重多元文化,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此外,为了激发特色课程的内在效能,我们构思在国家必修课程国际理解教育有机渗透的基础上,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又进一步融合国际理解教育理念,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三年一贯的课程体系,将学生需求与课程发展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课程和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以语文学科中的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家乡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为例,由学生自主组成课题小组,教师担任导师,最终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性资料集。通过学校各方的努力,各学科已形成了校本化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教学补充纲要。
二是构建课程框架,强化国际理解。在保证国家课程目标和意志的前提下,我们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创新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在必修课程渗透,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拓展,在选修课程中提升,建构课程整体框架,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我们以“本土文化 - 世界文化”主题选修课程(HomeInternational),即以“H-I 课程”为重要载体,建构起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整体框架”为价值追求的特色课程群,既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更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和提高性发展需求。其中,德育及综合实践类课程融合在三类主题课程群中实施。既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外语工具,向世界讲好中国理念、传递中国声音;同时也使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具备敏锐的文化比较能力和国际视野,心怀家国天下,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经过多年的建构和积累,学校特色课程体系逐渐完善。学校在特色课程内容的实施中,深度挖掘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感性激发。通过教学案例和学生成果的积累,各学科编撰形成校本化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家乡文化、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有机渗透,使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一是家乡文化课程,扎根乡土人文。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框架设置,在“家乡文化类”课程群中,厚植地域文化特色,发挥本地区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优势。依托松江区的社会、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建设“华亭技艺”“行走云间”“经典鉴赏”等家乡文化课程。
学校与松江区文化与旅游局、松江区生态环境局、松江区气象局、松江区民政局、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所在的永丰街道开展合作共建,与广富林遗址公园、云间粮仓、方塔公园、醉白池公园、松江区博物馆、车墩影视城、九曲民俗创意工坊等多家单位开展家乡文化教育合作,邀请专家、教授来校讲课、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场馆教学开发以“课题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体验”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认识家乡的人、事、物,包括生活环境、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艺术与文化等,使他们认同与热爱自己的乡土,以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愿望。
二是民族文化课程,厚植中华情怀。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框架设置,以“经典鉴赏”“红色记忆”“博物中华”“行进中国”“创新思维”等民族文化课程群为载体,学校进一步探索把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有机融合。
通过“开学第一课”“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妙笔丹青书画比赛”“世界各国文化展”等校园文化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学校“书院杯”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导向下的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科创兴国的志向。继续开展“绍兴文化之旅”“南京励志之旅”等国内研学活动,增强民族文化课程的实践体验。
三是世界文化课程,立心家国天下。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框架设置,通过开发完善“创新思维”“戏剧演讲”“二外选修”“异域博览”“翱翔世界”世界文化课程群,为学生搭建外语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实践体验。
学校组建校内骨干教师共同体,将 STEM 教育理念融进项目化学习,自主开发校内跨学科融创课程。实现学校课程整体的贯通与融合,促进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三个年级开设不同的多国文化选修课程,不断强化学校国际理解课程的纵深发展。比如,高一年级开设五大洲代表性国家文化纵览课程,组织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高二年级开设“一带一路列国文化研究”等课程;高三年级加强海外名校升学指导、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等。学校将以“21 世纪英语演讲和辩论区域中心”建设为抓手,开设“英语演讲与辩论”“戏剧表演”等课程,组织外语桥系列活动、中外文艺交流汇演等,并搭建各级外语类赛事平台,如全国“21 世纪杯”英语演讲和辩论五项展评、上海市“未来杯”英语演讲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赛,提升综合语用能力。
同时,作为松江区海外研学基地,学校继续开展“翱翔计划”海外研学和“驻外大使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学校也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各种线上国际交流学习活动。
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国际理解教育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国际理解特色课程已经成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思维品质、提高了学业成绩,也在相关活动中收获成绩和荣誉。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博鱼体育官方网站,经常开展文化比较研究,并尝试文化创新项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提升,第二外语能力相较同龄人有更好表现。
我们将继续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努力培养具有“中华精神、世界眼光、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从文明互鉴视角,理解和把握西方文明精髓,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鲜明的价值取向,致力于完满人格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