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得到了中国的帮助中美蜜月期在美国建国时就开始了

2024-02-24 17:25:2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美国独立得到了中国的帮助中美蜜月期在美国建国时就开始了如果有人问:中美蜜月期始于什么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回答1972年或改革开放。也有人会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

  2014年8月28日,广州粤海第一关纪念馆举办“跨越大洋”图片展,纪念美国船只“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230周年。与此同时,马萨诸塞州参、众两院通过法定程序把2014年8月28日命名为“广东广州—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日”。28日下午,广州市长接待美方14人代表团,接受马萨诸塞州州长特使约翰·巴洛思赠送的“广州日”纪念牌匾。

  中美两国郑重纪念这起不大起眼的事件,是因为230年前的1784年8月28日,一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抵达广州。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艘美国商船,这一年是中美贸易的元年。

  177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扔进大西洋的茶叶,全都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广州十三行购买的武夷山乌龙茶。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联邦政府就盯上了国际贸易的主宰者——广州十三行。于是,就有了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

  这一段中美蜜月期,新生的美国依靠中美贸易突破英国封锁,度过困难期,广州十三找到了弥补欧洲贸易下降的美国市场,双赢!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出口的三大神器——茶叶、丝绸和瓷器。到了18世纪后期,欧洲人已经开始仿制中国瓷器,意大利发力丝绸制造,中国丝绸和瓷器的出口受到一定影响,唯独茶叶贸易稳步上升。

  中国茶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是全球屈指可数的茶叶大国,成为欧洲人眼里的香饽饽,欧洲家庭购买茶叶的费用,占到日常开支的1/10左右。1783年伍国莹成立的怡和行,就是依靠茶叶贸易起家,奠定了以后伍秉鉴成为世界首富的坚实基础。那时,茶叶经常占到十三行出口总量的60%以上。

  那时的中国茶,就是现在的中东石油,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在印度种植茶叶成功,印度茶叶才逐渐取代中国茶的地位。

  正是依靠独步天下的茶叶,清朝又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牢牢占据着国际贸易的“铁王座”,全球财富像潮水一样涌向广州,成为北京宫廷花天酒地的最大底气。

  18世纪,为了充实国库,英国对进口的中国茶叶征收高达119-125% 的茶叶税。这么高的税率,自然会导致走私泛滥,而英国茶叶走私商的天堂,正是天高皇帝远的北美十三州。

  走私茶避开了高税率,售价自然比正规茶低很多,不愁销路。当时北美市场的中国茶叶,2/3都是走私!

  包括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这些后来的美国国父们,无一例外地都是茶叶走私贩子。他们不等船靠岸,就到海上向欧洲商船购买中国茶叶,再将其偷偷运入北美十三州的黑市出售,就这样在与广州十三行的间接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

  按照英国高达119-125%的茶叶税,北美茶叶走私的利润率,超过60%轻而易举。这种暴利,使得北美茶叶走私商的力量日益增强,结成所谓的“茶党”。

  英国政府为了阻止走私之风,设置皇家缉私船,抓捕茶叶走私商。但根本无法阻止,与广州海关深度参与鸦片贸易一样,这些缉私船不仅做不到缉私,反而成为走私的保护伞。

  1770年,印度的农业重地孟加拉地区连续6个月下雨,再加上英国殖民政府的过度压榨,印度爆发大饥荒,一直到1773年,印度损失1000万人口。印度市场的崩溃,导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发生困难,商品积压,连上缴英国的税收都交不起了。

  东印度公司的仓库里堆满了中国茶叶,广州十三行与东印度公司的结算方式为:先付定金,余款货到款清,一般不赊账。这种有利于十三行的结算方式,可以看出十三行在国际贸易的主导权较高,同时这也意味着,现在东印度公司的仓库里面这些茶叶,钱都已经付出去了,如果找不到买家,必然血本无归。

  1773年5月,英国议会以1票的优势通过《茶税法》,允许东印度公司不必经过伦敦可以直接在北美销售茶叶,而且不再上缴125% 的高额茶叶税,仅按北美普通商品税率纳税( 每磅茶叶3 便士),税率只有12%。

  而在之前,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从广州出发,必须先运往伦敦,缴纳高额税收后再运到美洲出售。北美十三州作为英国殖民地,不得绕过英国政府擅自购买茶叶。这就直接导致,北美茶叶走私商每年平均进口410吨茶叶,而东印度公司每年在美洲的茶叶销售额仅为255吨。

  通过《茶税法》后,这个旨在北美倾销库存茶叶的“大招”,使东印度公司在北美销售茶叶的价格下降了一大半,走私茶一下子没了价格优势。

  但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北美茶叶走私商空前不满,在绝望中决定铤而走险,破坏东印度公司的茶叶销售活动。

  1773年11月28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达特茅斯号”到达波士顿港口,船上装载的都是从广东十三行购买的武夷山乌龙茶。

  12月16日晚上,在美国国父们的带领下,60名茶叶走私贩子化妆成印第安人,自称“自由之子”,将船上的武夷山乌龙茶全部倒入大海。这就是名扬中外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后世为了美化这起事件,强调这是反抗英国政府的重税,但实际上北美十三州的税负比英国的其他殖民地都要低,甚至有时比英国本土还低。如果北美十三州有权独立,那么英国的那些亚非拉殖民地更有理由独立了。

  再说了,北美十三州巴不得英国的茶叶税越高越好,这样才有走私市场。“波士顿倾茶事件”并不是茶业税高,相反是茶叶税太低了。

  “波士顿倾茶事件”实际上就是北美茶叶走私商为了捍卫自身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损害的走私利益,有组织有预谋的结果。如果事件完全正义,60名“自由之子”又何必乔装成弱势群体印第安人?这不就是心虚吗?

  东印度公司断了北美茶叶走私商的财路,现在北美茶叶走私商又断了东印度公司的财路,双方势同水火,免不了要大干一场,要争夺中国茶叶的贸易主导权。

  从导火索来讲博鱼【boyu】,美国独立战争与鸦片战争一样,都是经济农作物的非法贸易导致的,只不过非法贸易品一个是中国茶,一个是鸦片。

  在此要声明一下:茶叶纠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但绝不是根本原因,就如同鸦片战争一样,鸦片是导火索但绝不是根本原因。

  既然武的不行,那就来文的。1784年,英国政府直接宣布将本土的茶叶税从119% 降到12%。之前只是规定东印度公司在北美销售茶叶可以按照12%的低税率,英国本土还是重税,现在是整个英国的茶叶税都是12%。

  从英美的这场斗智斗勇来看,要想真正打击走私,就得降低关税,否则派遣再多的缉私大队,也不过是壮大走私力量而已。

  英国来这招,美国国父们就有点傻眼了。走私肯定是做不下去了,那就只能寻找货源——广州十三行,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中国。

  其实在英国宣布降税之前,美国就料到英国不会认输。1783年11月,美国刚独立2个月,《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美国首富、联邦政府首任财政部长罗伯特·莫里斯给美国邦联政府外交部长约翰·杰伊说:“我要派一些船到中国去,以鼓励其他胆寻求贸易的发展。”

  于是,他亲自出资,将波士顿的一只旧船改造成360吨级远洋帆船,取名“中国皇后号”。船名之所以叫“中国皇后”,是因为美国人认为英国有女王,中国应该也是由女王统治着。

  1784年2月22日,这一天是华盛顿总统的生日,格林船长驾驶“中国皇后”号,在礼炮声和欢呼声中,装载着40多吨人参、毛皮、棉花等商品离开纽约港,去跟广州十三行直接做生意。

  穿越大西洋和好望角,历经半年,1784年8月28日,“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自豪地鸣炮13响。这一天,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马萨诸塞州与广州市共同纪念的日子。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广州十三行的最大客户,见到仇人分外眼红,东印度公司打算击沉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如果不是广州十三行的阻止,这艘美国商船已经沉入珠江口了。

  当时中英贸易占到广州十三行业务量的60%以上,对广州十三行而言,客户集中度太高,不利于未来的业务开展,他们也希望开拓新市场,降低英国贸易的影响。

  恰逢当时法国贸易萎靡不振,路易十六1774年继位后,在和敛财上一路狂奔,国内怨声载道,矛盾一触即发,作为十三行的大客户,法国贸易量却开始下降。

  因此,当他们在1784年看到新来的美国商船时,即使不是久旱逢甘霖,也是喜出望外了,对这位主动送上门来的新客户求之不得。

  为了不得罪大客户英国,十三行开始游说广州海关,花了几万两银子,广州海关发出通告,为了维护广州治安和中国形象,外商不得在中国海域开战,否则终止一切贸易。

  十三行热情接待了“皇后号”的美国商人,但迎来一盆冷水,美国刚独立,太穷,他们没带多少钱来,买不了多少货物。

  总商潘振辰去过欧洲,见多识广,对北美的茶叶走私早有耳闻,既然走私泛滥,就意味着茶叶在北美有市场。现在走私绝迹,北美亟需茶叶,与其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卖给北美,还不如广州十三行直接销往北美,越过东印度公司这个二道贩子。

  美国人跟十三行购买了大量中国货物,其中包括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瓷器962担和大量丝织品、象牙扇、梳妆盒、手工艺品。临行前,粤海关还特意赠送两匹绸缎给美国政府。

  1785年5月,满载货物的“皇后号”返回纽约港,再次鸣炮13响,这艘首次到达中国的美国商船,在港口引发众人围观。当初走私旺盛就是因为走私茶有价格优势,现在虽然没有了走私,但能够与广州十三行直接做生意,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优势仍然在,销路不比以前差。

  1785年8月17日,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写信给另一艘前往中国的商船船长,托他代自己向广东十三行采购以下物品:

  “一张最好的中国南京条石桌子;一套最好的中国晚餐茶具,配以茶碟;一批上好的中国青花瓷盘子,多少都行;一套中国青花瓷小碗;六个水壶和洗手盆;六个杯子,或者三个大杯子和三个大壶;一盒散装上等熙春茶,13 码黑花丝绸;一段平纹棉布;一块丝手帕;12 段上等、18 段次等的南京布……”

  中美贸易,就这样愉快地展开了,美国打破英国的封锁,得到新财源,广州十三行打进新兴美国,得到新市场。广州十三行的商业眼光,的确卓越。

  从此,美国商船络绎不绝来到广州,广州成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外国城市,美国商人不一定知道北京,但一定知道广州。在美国人心目中,广州为世界一大商埠。

  在中美两国商人集团的努力下,到了1796年,乾隆退位的这一年,美国已经超过法国、荷兰、丹麦等国,上升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英国。

  美国商人购买的中国商品,自然也是三大神器——茶叶、丝绸和瓷器,茶叶又是其中最重要的贸易品。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

  当广州十三行的茶叶在18世纪末大量直接销往北美时,咖啡已经在南美洲和非洲广泛种植。从地理上就能看出来,美国商人去南美洲和非洲,比去中国方便得多。

  而英国在美国独立之时,就已经与中国做了100多年的生意,英国人已经喝了100多年的中国茶,比喝咖啡早得多。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更改,时至今日,英国人依然有喝茶习惯,与咖啡分庭抗礼,英国电影的喝茶镜头十分常见。

  虽然茶叶未能在美国落地生根,但广州十三行对美国建国初期的影响依然很大。在18-19世纪的中美贸易中,广州十三行只喜欢购买两种美国商品:棉花与毛皮。

  美国用棉花、毛皮和白银向广东十三行交换各种中国商品。当时,在加利福尼亚以6便士向印第安人购买的一张海獭皮,可以在广州卖出100 美元,扣除所有运输税费成本,还净赚数十倍。

  还有美国棉花,建国初期美国长期受到英国的经济制裁,棉花无法销往欧洲最繁荣的英国,只能大量卖给中国。中国也产棉花,但不是棉花大国,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导致棉花价格一路上涨,从康熙年间每斤五十至八十文上涨至道光年间的每斤二三百文。棉花是外国商人屈指可数的能在中国找到销路的商品。

  正是广州十三行对毛皮和棉花的需求,导致建国初期的美国,疯狂地从非洲购买黑奴开垦棉花种植园,并大肆捕杀海豹等野生动物,获取动物毛皮。

  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长盛不衰,以及美洲珍稀野生动物的大量减少,这里面少不了广州十三行的助攻。

  随着美国在19世纪的版图扩大和蒸蒸日上,广州十三行的商业版图扩展到美洲,商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财团。

  19世纪初,伍秉鉴执掌怡和行,与美国商人亲密合作,在美国进行广泛投资,以至于最后有了移民美国的想法。新兴的美国市场是伍秉鉴成长为世界首富的重要因素,这是后线多年前的中美蜜月期,在现在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子。

  都是鸦片战争之前出现的,最早的就是1797年美国将波士顿以南23公里的一个地方命名为“广州”。以至于2015年,广州代表雷建威提议,应将“广州”的官方英文翻译从Guangzhou改回Canton。

搜索